• <input id="a2aac"></input>
  • <bdo id="a2aac"><center id="a2aac"></center></bdo>
  • 您的當前位置: 首頁 > 編研展覽 > 書刊出版 > 小文章 >正文
    為了可聽的歷史
     文章來源: commIndexPluginImpl 瀏覽次數:    時間:2009年12月01日
    分享:

      杜裕祿

      專家點評:

      咳嗽、打鼾、鼓掌、哭笑、叫罵、口技、吆喝……刮風、下雨、水流、火燒……這些人類社會和自然界林林總總、豐富多彩的聲音,似乎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已司空見慣,但對其進行系統記錄、整理的卻不多見,而在錄音設備產生的近代之前,這種行為就更不可能。

      安徽淮南人秦杰就偏偏是一位對聲音情有獨鐘的人。他的努力,將使歷史不僅可視、可讀,而且可聽,將使人類的記憶更加鮮活。

      媒體故事:

      秦杰,1963年1月14日生于安徽省淮南,父母是當地的煤礦和鐵路工人,祖籍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,秦杰的祖父正是原鐵道游擊隊副大隊長王強的武術教練秦鑒義。身為鐵道游擊隊的后代,秦杰從小就對火車的長鳴聲情有獨鐘。

      70年代末,家里添置了一臺錄音機,每到節假日,秦杰就提著錄音機四處走動,捕捉和錄下他認為有價值的聲音。熟悉他的人都笑他是“音癡”。

      1990年7月,秦杰從商業部安徽管理學院金融管理專業畢業后,被分配到淮南市一家工商銀行工作。

      1992年的一天,秦杰所在單位的領導發現一個月的辦公電話費高達一萬多元!原來,同事們沒事就喜歡撥打168聲訊臺,查查天氣預報啊,聽聽相聲之類。為此,領導下發文件,不準員工撥打168??粗@一紙文件,秦杰突然意識到“聲音可以賺大錢啊”。

      于是,秦杰萌生了一個念頭:我也要賣聲音!

      1993年夏,淮南168聲訊臺向社會征集聲訊節目。得此消息,秦杰很快拿出了一個方案——錄制《鄉音大全》。他聯系到安徽理工大學校團委,提出請各地同學幫忙錄制鄉音。校廣播站為秦杰找來了六十多個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。他就借校廣播站的設備,請同學們用各自的方言朗誦了他自己創作的一篇散文。就這樣,前后僅一周的時間,秦杰便制作完成了一檔聲訊節目。

      拿著磁帶,秦杰給淮南168送去。第二天,聲訊臺在《淮南日報》上刊載了一則廣告:“你想聽聽鄉音嗎?請撥打168XXXXX,《鄉音大全》等著您!”讓秦杰沒有想到的是,電話很快便被打爆了,當天就有五百多人次,次日增至一千多人次……

      而秦杰僅憑《鄉音大全》一個節目在三年里就獲益20萬元。

      1998年起,由于有線電視的普及及網絡的興起,168聲訊臺開始走下坡路。這也更堅定了秦杰要深化聲音創業的念頭。于是,工作之余,他開始走南闖北、全國各地的跑,調查我國聲音這一領域的發展狀況。真是不查不知道,一查嚇一跳!原來我國非音樂的聲音標本收藏,還是一片空白。

      于是,他決心加快聲音收藏的進度,并購置了電腦,將其與錄音機、攝像機、刻錄機等設備連接起來。

      五年馬不停蹄地跑下來,秦杰把當初自己挖到的第一桶金全部搭了進去?!?/p>

      ……

      這期間,2000年,由于工作調動的原因,他舉家遷到了省城合肥。

      2005年9月,秦杰在合肥市高新區內注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。

      他想把《中華音庫》的宏偉構想變為現實,以過去自己收藏的5000種聲音為基礎,繼續采集并收藏獨特的聲音。

      媒體文章來源:

      俞媛媛、滁河明月:賣“聲”第一人秦杰,《戀愛婚姻家庭》2006年第4期。

    国产avhd
  • <input id="a2aac"></input>
  • <bdo id="a2aac"><center id="a2aac"></center></bdo>